然後她就招招手,跟白英說:“準備一下,我要進宮面見太後。”
這日王虞帶着一支軍隊護送着五十萬擔糧草正快馬加鞭的往西北趕,他們離西北戰場只有幾百裏了,約莫着這兩天就能把糧草送到,這些日子車馬兼程,饒是身體再硬朗的人也受不了。
他是一介文人,身體比不得那些經常鍛煉的将士,所以只能坐在馬車裏。傍晚的時候到了一家驿站,下馬車時他已經雙目眩暈、雙腿發軟了。
好不容易用完了膳,王虞剛到休息的房間,沒想到還沒睡着,就被一個慌裏慌張的小兵吵醒了。
那小兵急的不成樣子,說話都帶着哭腔了,說話也連不成一句:“王大人,小人發現……那糧草中……有好些都是石頭和雜草,還有陳年的爛糧食!”
王虞身子一軟,差點沒有倒下,他吃力的抓住那小兵的衣領:“你說什麽?”
不可能!這些都是他出發之前親自查看過的,見裏面不是陳年的舊糧,才放下心的。既然連舊糧都不是,怎麽可能有石頭和雜草!
“方才有匹馬受驚了,掙脫了缰繩撒野,小人忙着去追馬,不料身上的兵器無意中劃破了糧草的袋子,等小人追馬回來的時候,發現散落了一地的小石子和發了黴的糧食!”
“只有這一袋,還是……”王虞的聲音已經顫抖着,嗓子也幹澀的吓人,差點就說不出話了!
“小人劃破的是被壓在下面的一袋,小人就打開其他的幾袋看了一眼,上面的都是好的,底下的全是爛的還混有小石頭!”
王虞撲通一聲倒下,口中喃喃着:“不可能……”
他忽的想起來出發之前他在檢查糧草,恰好那個時候小皇帝來了,還和顏悅色的問他查的如何了。他當時查的不多,發現裏面确實都是新下的糧食,心中已經放心了大半,又見到小皇帝就在身邊,就沒忍住在小皇帝身邊多說了兩句話。那糧草也就沒有再仔細檢查了,當時他想的就是:皇帝在這裏呢,誰敢動手腳?
小皇帝聽說他已經檢查完了,還似笑非笑的問了他一句有沒有很确定,他半點沒有猶豫就答了是。
小皇帝走的時候比去的時候更加春風滿面。
想到這裏,王虞手腳冰涼。他不敢相信,動手腳的不是旁人,正是那位看起來極為親民的小皇帝!又聯想到在戰場上負傷的攝政王,王虞的心沉入谷底——攝政王為了大盛,不惜豁出性命,而小皇帝竟然拿大盛的安寧做賭注,多半是想除了攝政王!
可是糧草大事,事關三軍,又有誰敢動手動腳呢!唯有這一個可能了。
這些糧草是經了王虞手的,王虞又親自探查過,有任何過失都要歸咎到他頭上!無論他有沒有說出真相,總歸都是要掉腦袋的,況且,若他說出是小皇帝做的手腳,又有誰會信呢!結果還是死罪,甚至株連九族!
王虞被身邊人扶着,顫巍巍的要出去親自查看。
沒等他走出驿站的門,就見從驿站的各處蹿出來無數蒙面人,手持彎刀與箭、弩,還沒等王虞反應過來,他的心口就中了一箭,接着,他的膝蓋、腹部各自中一箭,還有一只箭擦着他的額頭滑過。那些蒙面人見他口吐鮮血、倒地不起,才放過他,對着裏面的士兵們一頓砍殺,不過一瞬間的功夫,地上就堆滿了屍體。
士兵們反應過來之後都抄起兵器負隅頑抗,卻被蒙面人殺得片甲不留。
王虞的身體被一個小兵倒下的屍體蓋住了,只留下被鮮血模糊的雙眼,他的呼吸都有些緩不過來,但還是竭盡力氣堅持着,卻隐約看見蒙面人殺完人之後,齊齊的聚在一起,皆是低頭抱拳,似在等候什麽人,态度很是恭敬。
沒過片刻,一個身姿欣長黑袍男子走了進來,他腳踏着滿地的鮮血,踩着滿地的屍體,卻仍從容不迫,好像他是那天上的仙君,這等污穢近不得他的身一樣。
王虞吃力的睜大雙眼,想透過男子面上的蒙面黑布看清這人的真面目,奈何半點也辨不清。
“一把火燒了罷。”這人卻半點憐憫也沒有,聲音冰冷的就如無極殿裏走出的修羅一般,叫人聽了寒毛倒立。
王虞後背一僵,身體上的疼痛已經蓋不住他心裏的震驚——那聲音,分明就是一個少年……
剎那間,火光陡然升起,混煙滾滾。
幾日後,西北傳來消息,王虞通政使私下換了軍用的糧草,全用了陳年的發黴糧食代替,在接近沙場的時候惶惶不可終日,怕被攝政王發現,就自缢于驿站。當日,驿站走水,一衆在驿站拼酒喝醉的手下皆沒有逃過那一劫,全化成了森森骨灰,與那驿站徹底融為一體。
皇上聞言大怒,立刻派人前往王虞家中,不僅抄了王虞的家,還下令男子全部斬首于午門,女子發賣為官妓。
攝政王大軍也因為缺少了糧草,士氣大減。一時間,大盛人人都唾棄着王虞,連剛會說話的小兒都能說出“王虞大奸佞”這樣的話。更讓大盛人揪心的是,鞑靼來勢洶洶,攝政王又負了傷,如今還沒有糧草供應,只怕這仗打的有些艱難了。
西北軍帳裏,趙一神色匆匆的走近攝政王的營帳,擡眸一看,攝政王正披衣看着兵書,他的臉色有些蒼白,薄唇也有些幹,看的出來染了病色。趙一他進來,也未擡頭,只問他:“如何?”
趙一跪下禀報:“屬下派去接應糧草的人到那的時候,驿站已經化為了灰燼。不過有人在離驿站半裏外的破廟裏發現了一個血肉模糊的人,探得這人還有一口氣在,就救下了他,眼下這人正昏迷着。”
趙顯低聲“嗯”了一聲,又吩咐趙一找人好好醫治那個人,趙一應了。
當趙一問起糧草的問題時,趙顯擰着眉道:“傳令下去,就近征收百姓的糧食,都以市場平價征收,不能強買,一切開銷皆由王府出。記住,不能讓将士們挨餓。”
說完這些,趙顯才放下手中的書,站起身,提步走到帳外,望着西方天空那漫天的紅霞,神色莫測。
趙一跟在趙顯身後,也不說話,就靜靜地等着。
沒過多久,就聽到趙顯似乎嘆了一口氣,問他:“她現今如何?”
趙一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那聲嘆息,聽到攝政王的問話,他才知道自己沒有聽錯。
他知道,自家主子口中的“她”指的是許三姑娘。自來到這裏,閑下來的時候自家主子總會望着遠方發呆,有時是看着鞑靼的那片天空,大多時候還是望着京城的方向,一看就是好一會兒。
但攝政王不說話,誰也不敢亂言語,饒是他知道主子心裏的想法,也不敢說出來。這些日子主子的難受他都看在眼裏,終究是沒有什麽辦法,只能讓手下把許府的消息打聽的更勤了。
不過今日,趙一有把握讓自家主子開心一下,他沉吟片刻,低聲笑道:“許大人拒絕了楊三公子的提親,聽說是許三姑娘的意思。”
果然,趙顯聞言,眉宇舒展開了,唇角也擒了一抹笑意。
然後,趙一聽到自家主子的聲音都輕快了許多,“下去領賞吧,辛苦你們了。”
趙一舒了口氣,果然許三姑娘就是自家主子的良藥呀!
之後,趙顯又一人看輿圖看了半到了深夜。趙一看不過眼,就忍不住提醒:“王爺,您如今身子未大好,還是早些歇息吧。”
趙顯卻不甚在意,他随意的用中指扣了扣木桌,發出“噔噔”的聲響。然後,是他亮如星辰的眸子,看過來時,趙一差點以為自己看見了星辰大海。
“你看我是那種羸弱的人嗎?這種不過是小打小鬧,還入不了我的眼!”
趙一這才覺得正常,他家主子英明神武,豈能是被射一箭,中個毒就撐不住的?況且,這些似乎都在自家主子的算計之中。
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手掌心!
至于某些不入眼的小手段,趙一只想呵呵一笑,他家主子使手段的時候,那些人還不知道在哪裏玩泥巴呢!
從前太後發過話,若是許泠想她了,随時可以進宮。有了這句話,許泠進宮方便了不少,也不用遞完牌子之後巴巴的等着了。
太後本來正無趣着,一聽許家三姑娘求見,立馬來了興趣,跟身邊的嬷嬷笑道:“這孩子今日倒是主動來找我了,往日都是我留她也留不住!”
嬷嬷知道太後喜歡許家三姑娘,也就順着太後的意思,說道:“許三姑娘是個可人兒,定是知道您正無趣,主動來陪您的!”
太後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又對嬷嬷招招手,低聲吩咐了幾句。
嬷嬷有些訝然,但還是低頭應了,等出門的時候,正巧遇見許泠進來,沒想到許泠還給了她一個微笑,看起來很知理的樣子。嬷嬷不着痕跡的打量了許泠幾眼,心中明白了幾分。
太後是想把這可人的小姑娘留在身邊呢!再看看許泠的容色,嬷嬷覺得她如今這樣小就這般驚豔了,長大了更不知該引得多少人求娶呢!
嬷嬷一到皇上常在的正元殿就被守在殿外的小太監認出來了,小太監知道她是太後身邊的人,态度頗為殷勤。嬷嬷就勞煩小太監傳了話。
話是傳到了,至于其他的,端看兩人的緣分了。
其實,兩人也是極配的!
許泠這便進來了,她先向太後行了禮,惹的太後親手把她扶起,拍着她的小手,和藹道:“難為你想起我這老婆子,舍得進宮看看我!我一個孤家寡人,每日裏都是打發時間,有你陪着,這時間呀,總過的快些!”
許泠淺淺一笑:“臣女每日在家中也頗為無趣,整日裏不是跟着母親學掌家,就是跟着師傅們學習女紅課業。您是不知道,說起課業還好,臣女的女紅半點都拿不出手,每次學女紅的時候都是一種折磨!”
太後聽了,樂的眼睛都眯在一起了,她指着許泠,笑道:“你這潑皮姑娘,看你以後許了人家還這樣憊懶!”
許泠知道太後是在打趣她,也不反駁,只把頭枕在太後的膝上,低聲甜甜道:“反正有您為臣女撐腰,沒有人敢欺負臣女的!”
太後撫着許泠的手一頓,神色有些落寞了,她摸着許泠柔軟的發,看着小姑娘姣好的容顏,不知為何,卻想起了她那個可憐的侄女。
“哀家應是與你說過,你與我那侄女極像。”太後說着,聲音飄得有些遠了,她還想起了她的兒永樂,她的女兒永平。
“太後,您的侄女是什麽樣的人呢?”許泠不經意間問出這句話。
太後放在許泠發上的手頓了一頓,才嘆了一口氣,道:“她也是個可憐人。”
作者有話要說: 追到之後就是寵了~感謝支持!麽麽噠~~( ̄▽ ̄~)~
之前寫的太急,有點小bug,現在改了,應該會好點。
☆、消息
聽了太後的話, 許泠後背微僵。可憐嗎?是挺可憐的!
許泠不覺間屏住了呼吸,只等着太後繼續說。許泠的直覺告訴她,太後經歷了這樣多, 她的心裏一定有許多故事,她也是最知道當初真相的人。
“她嫁與了當時的長寧侯, 也就是如今的攝政王,如果她還在的話,孩子都該出生了。不過也難,我那侄女身子弱,攝政王寵她寵的跟眼珠子似的, 肯定舍不得讓她忍生孩子那遭罪。”
許泠心一緊,指甲都嵌人手心裏了,她卻一無所察。這是她第一次從旁人口中聽到對她和趙顯之間關系的評價。大概在旁人的眼中,他确實是寵她的吧。
“她比我兒永樂小五歲,小時候就愛跟在永樂身後, 跟個跟屁蟲似的,成天纏着永樂陪她玩。說來也奇怪,永樂有好幾個妹妹,但他只對小永安有耐心,一做完課業就立馬要找小永安。永安幼時身子羸弱, 永樂就特別疼惜她,恨不得去哪裏都把她抱在懷裏。永安特別乖,也不大愛說話,但一說話就是軟軟的, 可招人了,那時的太後、先皇、連宮裏的小太監小宮女就沒有不喜歡她的。”
太後慢慢陷入了回憶中,臉上浮現出一種類似慈愛的表情,一想起兩個孩子幼時的事,她總是能陷的很深。
聽到太子永樂的名字,許泠唇角也牽出了一抹暖暖的笑,眸子裏卻隐藏了些許哀傷。太子對她确實是極好的,卻落得那樣的下場,他死的時候,還未曾大婚呢!許泠覺得她最對不起的就是永樂,她的太子哥哥。
當初如果不是她求着趙顯,她的太子哥哥或許還能做個普通人,而不是被推上了皇位,也不至于沒過多久就去了。好像是她去了沒過幾日,太子也去了。
許泠心底又冒出對趙顯的恨意來。
太後也提到了他:“那日永安被永樂偷偷帶着玩,誰料永樂喂她吃東西的時候沒有當心,直接讓永安吃下了一整個糯米團子,直接把小永安卡的話都說不出來,呼吸也困難,臉都憋紅了,但身邊只有幾個還未梳頭的小宮女,都手足無措。永樂急的渾身是汗,永安差點都緩不過來了,正巧被長寧侯世子遇到了。”
“他就是如今的攝政王,八歲的小世子一把背起小永安,拔起腿就往太醫署跑,跑的比兔子還快,永樂一個十歲的孩子都險些沒追上。說來也算永安福大命大,在小世子背上一巅,竟把嗓子頭的東西巅出來了…..自那以後,永安就喜歡粘着長寧侯世子了,我兒永樂都吃好幾壇子醋了,還在我面前哭過好幾次,說妹妹不喜歡他了。”
對于太後說的這些,許泠已經沒有半分印象了。她只記得自己幼時就很喜歡趙顯,總愛粘着他,卻不知是這個緣故。他竟救過幼時的自己?
“後來永安長大了,長寧侯世子就用治水的功勞換得了一道賜婚的聖旨,永安就嫁了長寧侯世子,這一對青梅竹馬的事羨煞了多少人呢!”
太後說着,開始嘆息起來:“只可惜她命不好,才十七就去了。那時候永寧侯世子已經成了永寧侯,哀家記得他可是在永安的墳前站了三天三夜呢,一直不吃不睡。永安去了沒幾日,我兒也去了…..”
她的話裏半點也沒有提煜王謀反的事,也沒有說起趙顯的狼子野心,讓許泠疑惑起來。
“太後娘娘,您節哀!”許泠攥住了太後的手,用帕子,為她擦去臉上滑落的淚珠。
太後執着許泠的手,點點頭,眼中含淚看着她:“好孩子!瞧我與你說這些做什麽!不過你雖然與永安的長相不同,通身的氣質卻是差不多的,連一舉一動、一颦一笑都和永安有幾分相似,也難怪我看着親近,總拿你當我侄女看。”
許泠的心一顫,她擡眸,太後正用那柔和的目光看她,一如她曾經看永安那般。
許泠有一瞬間的沖動,她想告訴太後她就是那個總愛粘人的小永安,好撲進她懷裏好生哭一回。她還是永安郡主的時候沒有見過她的母親,對她來說,當時的皇後當得上她半個母親,如今皇後成了太後,她對她的舐犢之情仍是沒有改變。
終究是忍住了,許泠的眼淚卻控制不住的落下了。
太後有些訝然,與她說:“你怎生也哭了?你這孩子,是個軟心腸的,聽我說從前的事也能聽哭。軟心腸的孩子好,總是心善些。”
許泠順着太後的話點點頭,最後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進去。告訴太後又如何呢……
“那太後,你恨攝政王嗎?”許泠試探着問出這句話,見太後明顯一愣,顯然沒有想到她會問這個問題一樣。
許泠又補了一句:“您不覺得太子的死跟攝政王有關嗎?”
太後聞言,眸色一閃,卻是不願多說了,只道:“恨又如何,不恨又如何?世間一切皆有因果,業障總有其源頭。欠的,總是要還的……”
然後太後就吩咐身邊的嬷嬷擺膳。
許泠見太後面色不大好,自知失言,也不敢再亂說話了。好在太後也沒有計較什麽,更沒有因此就不喜她了,許泠才松了一口氣。
須臾功夫,還沒等宮人擺好玉著,就聽到殿外傳唱的太監唱道:“皇上到!”
小皇帝來這裏做什麽!許泠剛松下的一口氣又提上來了。自從被趙顯認出之後,她總怕再被旁人認出,但太後是個例外,如果太後能認出她,許泠半點也不會害怕。
但許泠心中覺得,盛攬琛這孩子表面上人畜無害,其實心思比誰都沉,讓許泠只想離他遠遠的。再加上那次在禦花園裏,盛攬琛說出了那句話,許泠都恨不得躲着他了。
小皇帝今日心情很好的樣子,一進來就讓宮人脫去了身上系着的薄鬥篷——他身子羸弱,出去的時候見不得風,再熱的天氣也得防着風。他看到許泠的時候,嘴角還帶着笑。
他今日用了玉冠束發,穿的是常服,看着有種翩翩佳公子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許泠自己的心理原因,她總覺得盛攬琛在有意無意的看她。
她悄悄避的更遠了。
盛攬琛發現了這一點,嘴角的笑意漸漸的淡了。
太後方才的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等三人坐下時,她又已經是滿臉柔和的笑了。她對許泠說:“你們之間雖說要避嫌,但我把你當侄女看,算是自家人,一起吃飯也就沒這麽多規矩了。”
許泠點點頭。盛攬琛也笑道:“我看也是,許三姑娘深得母後喜愛,母後一人在宮裏難免寂寞,有許三姑娘相伴,也熱鬧些。我也能放心。”
太後笑着觑盛攬琛一眼:“還說呢,你若是抓緊時間立後,說不定明年這時候我都能抱上小皇孫了!那才叫真正的熱鬧!”
許泠聽到這句話,本來沒有什麽反應,但察覺到太後和盛攬琛都把目光放在她身上,她不由繃直了後背。
太後的目光比較慈愛,隐隐帶着期待,而盛攬琛則是毫不掩飾的侵占了,灼熱的讓人無法忽視。
許泠縮縮脖子,轉移着話題,随口道:“今日好像比昨日熱的多。”
卻看到盛攬琛笑了笑,許泠看見他的笑意并未達眼底。
倒是太後有些心疼許泠,她趕忙讓宮女搬來幾個冰盆子擺在殿裏,沒叫離盛攬琛很近。
她對許泠說:“也難怪,如今都六月了。說來也巧,我那侄女也畏熱畏的厲害,每到夏日總要把房間裏擺滿了冰,偏她父親顧及到她身子弱,不許她多用冰,她每次就跑到我這裏哭鬧,要不然就直接在宮裏住下不走了。”
盛攬琛聽了,表情微微一滞,神色有些莫測了,被握成拳的手也隐在了衣袖裏。
這樣一來,倒是緩解了方才的尴尬。
随後,三人就開始用膳了,他們習慣了食不言寝不語,所以也就沒有再說些讓許泠難以招架的話,但許泠還是有些惶恐,連飯也沒敢多吃。
太後見了,還讓人給許泠包了幾盒子點心,讓她回去的時候帶着,還說她吃的比貓少。
用完膳,盛攬琛也沒有要走的意思,許泠不由有些急了,她的話還沒問完呢!盛攬琛在這裏要她怎麽問!
盛攬琛一點也不急的樣子,還閑閑的喝了盞茶。太後就拉着盛攬琛說了幾句話。
沒說兩句,許泠就聽到太後問:“如今西北戰場如何了?”
許泠看到盛攬琛沉默了片刻,然後露出有些傷心和惋惜的表情,他說:“剛傳回來的消息,說攝政王帶傷上陣,殺敵無數,沒想到卻遭到鞑靼暗算,被圍堵在燊水畔,援兵到的時候,滿地只剩下他身邊将士的屍體,攝政王卻不見蹤跡……”
作者有話要說: 放心~
☆、覺醒
許泠不記得自己是怎麽出的宮。
坐上馬車的時候, 她還有些恍惚,盛攬琛的話依舊在耳邊回響着。
許泠聽着馬車外的街道上嘈雜的人聲,有小販在賣東西, 有貨郎在吆喝叫賣,還有人在為了兩文錢跟攤主大聲的讨價還價, 一切聽起來都是那麽的熱鬧。他們都活得安逸,絲毫不知在遙遠的西北,他們的攝政王為了保住大盛的江山,現在生死未蔔。
許泠有些無端的哀傷。她不相信他那樣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怎麽說受傷就受傷、說尋不着就尋不着了!
他那麽有手段,不可能就這樣死掉的。
明明應該巴不得他早日死, 但當她真正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她的心口竟然一陣陣的鈍痛,痛的她連思考都難,腦海裏只有從前他對她的種種寵溺。
在死亡面前,許泠突然覺得那些曾經認為的深仇大恨, 好像都不那麽重要了,況且,雖然還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但許泠心裏已經相信了趙顯大半。
許泠不知道該怎麽解釋自己的感覺,她不知道如果趙顯死了, 她該恨誰,或者說,她又該愛誰!
又過了幾日,滿大盛的人都知道攝政王生死未蔔的消息了, 一時間,人心惶惶。
如今聖上尚且年幼,他們不知道該把安寧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誰身上。大盛的頂梁柱不在了,鞑靼又貪得無厭、野心勃勃,大盛的明天不知會如何。
好些宦官也憂心忡忡。這日早朝,官員們為了西北戰事争論不休,他們吵得口幹舌燥也沒有争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候,一名陳姓官員進言道:“諸位莫要再争吵了,不如依老臣的意見,再派位骁勇的将才前往西北沙場,将士不可一日無主!”
衆人聽了,都安靜了下來,有個人小聲問道:“既然陳大人如此提議,那您是不是有好的人選了?”
這個提議大家不是沒有想到過,只不過一時之間都想不起合适的人選。三軍之首豈是随意一人就能勝任的?這些年來,大盛有攝政王坐鎮,大盛河清海晏,他們不知道輕松了多少,戰事也從不用擔心,連山匪水匪都不敢出來作亂,貪官污吏都受到了嚴懲,官風是從未有過的正氣。
所以,難免有些憊懶了。
四年前鞑靼來犯,攝政王一舉擒了鞑靼小王子,換回了五年的和平,後來南嶺和倭寇起兵,都是攝政王使出了鐵血手段鎮壓下去的。
大盛有這樣的人在,何愁不安定?
而如今,武将不是沒有,但左看右看,就沒有一個是讓他們放心的。
有人提議:“晉北楊淩大将軍如何?”
“論謀略,楊淩大将軍遠不及攝政王,不過他經驗尚可,若是小戰,楊淩大将軍足以勝任。但如今攝政王都深陷其中,怕是楊淩大将軍也不行。” 立馬就有人提出了異議。
其實,大家心裏都有底。鞑靼一事,經過攝政王的讨伐,鞑靼差不多是潰不成軍了,只要派個能力差不多的将領,一舉将鞑靼驅逐出境,事情差不多也就成功了。
這個人物只要沒出什麽大的差錯,就可以直接領功了——只要攝政王回不來,軍功就全是他的了。
但得是個能服衆的人。
百官們各自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人選,不是被官場上的對手反駁,就是自己也拿不出好的理由。
約莫一刻鐘之後,小皇帝開口了:“如果你們沒有人選的話,朕這裏倒是有個不錯的人。”
立馬就有那谄媚的人笑道:“皇上選的人定是不錯的!”
盛攬琛微微一笑,把手擱在了龍椅的扶手上,等群臣安靜了,才道:“衆愛卿覺得楊祁如何?”
大殿霎時間鴉雀無聲,過了片刻,有人擰着眉道:“臣覺得不妥,楊探花不過一介文人,不說他沒有上陣殺敵的經驗,就是兵法之道他也不見得懂多少呀!皇上請三思,事關我大盛安危,不可随意行事。”
盛攬琛嘴角的笑意淡了下來,手漸漸用力,手背上的青筋都有些若隐若現,越發襯的他的皮膚蒼白了。
“為何不可?楊探花是西岐山山長的關門弟子,于武藝上的造詣不必我說了,再者,他是楊淩大将軍的兒子,在晉地的時候,他也曾帶過兵,為他父親不知道打下了多少勝仗。于排兵布陣上,你們是比不過的。他文武兼修,有何不可?”他的聲音沉了下來,讓群臣可以輕易聽出他的不悅。
但還是有些人提出異議,不是說楊祁太年輕,就是說他閱歷淺。
盛攬琛等他們一一說完了,負手問他們:“除了他,你們有更好的人選嗎?”
群臣面面相觑,這時候即使他們有心思,也不敢提了。萬一攝政王真的沒了,這大盛可就徹底是小皇帝的天下了,他們現在如果做了讓小皇帝不虞的事,難免被小皇帝記挂于心,以後的仕途也就斷了。
小皇帝既然提了楊祁,就說明他想栽培楊祁,未來楊祁能成為小皇帝身邊的左膀右臂、獨攬大權也是有可能的。那幹脆就同意了罷!
盛攬琛看着下首烏壓壓一片人,俱低垂着腦袋,卻沒有一個再提出半點疑意,心中很滿意。
有那慣會看臉色的人道:“臣附議!”片刻之後,群臣皆跟着附議。
盛攬琛總算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他重新把手放回龍椅上,輕咳一聲,道:“既如此,就定下楊探花吧。朕身子有些不大爽利,如果無事啓奏的話,就退朝罷。”
這事就這樣定下了。
其實盛攬琛該感謝趙顯不願攬權。趙顯性子清冷孤傲,做不來籠絡群臣的事,若不然,這人選還輪不到盛攬琛提議。
不管怎麽說,楊祁當日就領了職,帶着糧草奔赴西北戰場了。
許泠拒絕他的提親之後,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整整兩天,不吃不喝,第三日又喝了一天的酒,喝的酩酊大醉。
醒來以後,他的眸色暗沉了許多,整個人也極度的消瘦,讓路人看了都心疼。
後來京城就流傳開了,楊家三公子求娶許家三姑娘而不得,獨自消沉。京城的姑娘家們私下都把許泠罵壞了,還說她這樣好的人都不要,以後肯定沒有男人娶了。
顧氏無意中聽到下人嚼舌頭,當場就怒極,喊了幾個身強體壯的婆子來把那亂說話的丫頭綁起來打了幾十個板子,又把她發賣了才解氣。
但女兒的親事終究成了她心中最擔憂的事。小兒子還小,品性純良,學識也不錯,又剛入了國子監,半點也不需要她操心。大女兒雖然不是她親生的,說起來她這幾年對大女兒也夠好了,如今見她尋了個良人,也就放下了心。
只有許泠,讓她急的嘴角都起泡了。許桐還說她:“你急什麽,左右女兒還小,品貌又擺在那裏,不怕嫁不出去。”
顧氏瞪他一眼:“你懂什麽!你知道市井間都是怎麽說的嗎?咱們永安的名聲都快被他們敗壞了,還說什麽永安是眼高于頂的人,誰娶了她定會後悔!你聽聽,這都是什麽話!”
許桐的眉心也皺了起來,還是安慰顧氏:“你先問清楚女兒的意思,我看楊侄子挺不錯的,對咱們泠姐兒又上心,若是能嫁他,興許是不錯的。”
顧氏卻用指尖戳戳許桐的胸膛:“你當我沒問過?我先前還以為是他們之間鬧了別扭,永安才不願嫁了,後來我才發現哪裏有半點別扭,咱們永安對楊侄子分明沒有心!你說女兒不喜歡的,還強求做什麽!”
許桐的眉心能夾死一只蒼蠅了,思索了許久,他才嘆息道:“既然女兒不喜歡,那我們也不能強求,看緣分罷,這事以後再說,說不定就有什麽轉機呢!”
話雖這樣說,但他和顧氏心裏都明白,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了,只怕以後成的可能性很小了。他還以為是女兒太小還沒有開竅。他心中打定主意,若是以後女兒心中有人了,他可要好好偵查一番,可不能随意就把女兒嫁了。
他又安慰顧氏:“不怕,咱們泠姐兒得了太後的喜歡,最後境遇怎樣都是說不定的。”
顧氏只好點點頭,不再提此事了。
“咱們永安這幾日不大愛說話,飯吃的也少,到我這裏的時候也是興致缺缺的樣子,我看了總覺得心疼,問她又不說,可把我急壞了。”顧氏又憂心忡忡道。
許桐把手覆在嬌妻的手背上,與她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女兒到了年紀,多想些也是正常的,你就不要瞎操心了。”
顧氏又嗔許桐一眼,把他的手拂下,轉身去了裏屋,口中還道:“你分明就是不關心我們母女!”
對于嬌妻的無理取鬧,許桐很是蛋疼。但還是愛極了妻子撒嬌使性子時的嬌俏模樣,也就追進了裏屋,捉了妻子做些沒羞沒躁的事,口中還道:“我如何不關心你了?哪日不想你想的心都是熱的……”
許泠自從在宮裏聽到那事之後,确實整個人都變了個樣子。
她臉上的笑容少了,眸子裏總藏在憂傷,叫人看了就忍不住心疼,連許湛那小子都送了一只會說話的鹦鹉給她解悶,說是怕她被憋壞了。
許泠也總是吃不下飯,臉都瘦了一圈,越發有種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