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袁護國戰争中,易劍庵第二軍積極效忠于袁世凱策劃出來的大中華帝國洪憲皇朝。
龍家第一軍與資中杜峙岳部隊之間,連番血戰不斷爆發。
劉德凱第三軍擁兵自重,穩坐重慶山頭,兩不相幫。
第二軍易劍庵志在火中取栗,趁機擴張地盤,揮師逼近到龍杜兩家激戰的前沿,充當起軍事調停的仲裁官角色來。
無論易劍庵偏幫哪一派,都将對戰局産生決定性的影響。龍克誠和杜峙岳不得不在強勢介入的第三方勢力面前低頭服軟。
成都近郊戰事稍歇,易家第二軍扮演了好人的角色,就此在成都東面埋下了一個巨大的禍患,美其名曰:與龍家第一軍護衛犄角、守望相助。實際上,如餓虎窺伺于成都城外。
當戰事最為吃緊時,龍克誠召集成都周邊各縣保安司令,與第一軍主力協同作戰。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文山縣尹家卻出了事,尹老太爺忽然看破紅塵,跑去青城山上做了道士,不再問世間俗事,整天修真養氣,一心想要做個活神仙。
偌大一個尹氏家族,落在了大少爺尹一氓的手中。
大少爺當家之後,就晉級成了老爺,姨奶奶也就晉升成了姨太太。原先的老爺被尊稱成了老太爺。
尹一氓當家之後,以家務繁忙為借口,百般推搪,不肯出兵增援龍克誠對抗杜峙岳,龍克誠狠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這時候,尹司令擔心着成都城一旦失守,難免泥沙俱下,殃及城中百姓,便打算将尹公館裏的柳氏姨太太接回文山縣。
反正李氏大太太早就死了。把外宅姨太太接回本家,倒也并無十分不妥。尹一氓顧念舊情不肯續弦,也不肯将側室扶正,面子上已經很對得住秀山鎮的那位岳丈大人。
豈料龍家、李家,和葉家同時插手進來,偏偏不肯讓柳氏順利回到文山縣城。成都到文山之間的區區數十裏官道上,官兵攔路,強盜打劫,一路上槍聲不斷。
作為管家,花少青緊緊追随在柳二小姐的身邊。誓死保護她的平安周全。
歷經了好幾場血戰之後,尹家派來的扈從衛隊全數陣亡,數十名第一軍官兵橫屍成都西門郊外。李家派來的槍手們也沒有一個能夠活着返回秀山鎮。葉允常麾下派出的西部群豪最終得了手,将尹公館裏出來的一幹人等,統統綁去了號稱千碉之國的藏邊丹巴山區,敲鑼打鼓地送進了丹曲山寨。
葉允常所部兵馬的總舵大本營,當年。就設在丹曲寨子裏面。
花少青當時以為,葉總舵主這是想要武力奪回自己親生的女兒吧!此事倒也合乎于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可是,那個當時還被大家喚做是尹小樓小姐的十四歲小女孩,根本就沒有随隊出發,也就沒有被劫入丹曲山寨來。
在這次意外發生之前。柳氏便将這個小女孩秘密托付給了旁人,從此不知所蹤。
當日,從成都尹公館出發。直出成都西門外,向着文山縣方向出發的馬車車隊行列當中,根本就沒有出現小樓姑娘的身影。以葉總舵主座下無數江湖好漢們通天徹地的本領,沒有理由不知道小樓本人并不在隊列之中。
那麽,葉允常為什麽還要冒險打劫尹府家眷車隊呢?花少青覺得十分疑惑不解。
當柳氏被搶進丹曲山寨之後。被安置在後山一幢別院裏住了下來。葉允常部下倒是以禮相待,秋毫不犯。最初的幾日。花少青衣不解帶,終夜守護在柳家二小姐門外,随時準備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以死相拼。日子長了以後,并無任何不軌事件發生,他慢慢也就放松了戒備。
有一天,天色晴好,葉允常帶着一名手下,拎着好酒好菜,來找柳家小姐談話。柳氏把自己關在屋裏,死活不肯出來見他。
花少青看不下去,便陪着葉老大在院壩當中擺下案幾,一邊曬着太陽,一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暢談起人生理想和胸中抱負來。
花少青心想:我那矯情腦抽的柳二小姐啊!雖然土匪們暫時将你以禮相待,可他們終歸是土匪啊!你一再駁了土匪大爺們的面子,等到人家惱羞成怒失去耐性之後,指不定就會動用起強硬手段來,将你就地正法什麽的……那時候,你又怎麽吃得消!
可是!柳二小姐的傲霜寒梅風骨,一直都是那個樣子養成了習慣的,花少青自忖沒有辦法替她洗腦,教導她學會逢場作戲和種種圓通應酬之道……既然柳二小姐學不會也不想學,而繼續傲嬌下去又很危險,于是,花少青便盡自己所能,向着葉大當家的殷勤谄媚,意在更好地保住柳二小姐一身的清白。
葉大爺倒也不嫌棄花管家身份微賤,既然他要為柳氏強行出頭,葉允常也就欣然和對方坐在一起喝起酒來。
杯盞交接當中,花少青喝得微醺,酒勁兒沖上頭來,忍不住向着葉大當家的傾訴心中委屈。感時傷懷,命運多舛,懷才不遇什麽的悲傷情緒,一時間統統拿出來恣意發洩了一遍。
當花少青自诩民國功臣和無名英雄,卻忍受着四川廣大軍民的誤解和仇視時,他悲從中來,不自覺泫然落淚,葉允常也不免為之動容。
葉大人也是一位忍受着廣大群衆誤解和仇視的無名英雄。倘若不是他從武漢三鎮提兵入川平叛的話,武昌起義注定失敗,根本沒辦法成就民國奠基大之功。倘若不是他縱容部下嘩變,在資中兵變之際趁亂誅殺了端方、端錦兄弟二人的話,只怕據守成都的趙爾豐總督不會那麽容易投降。昔日裏,合計二十多萬人投入參與的成都籠城大戰,勢必會殺得血流成河,伏屍十萬。
葉允常為了少造殺孽,兩次做出了甘為千夫所指的叛逆舉動,出賣大清老佛爺和袁世凱的苦心栽培在先,以下犯上擊殺朝廷封疆大吏在後。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糾結。
他是個純粹的軍人。并不過問政治。倘若他曾經過問政治,并積極支持以民主革命的手段來推翻封建帝制的話,他也就不必為自己的叛國賣主行為而感到糾結了。可是他壓根不懂政治,于是便沒有革命者大義滅親的那種覺悟。
老佛爺、袁大人、端大人,一個個都對提督将軍葉允常不薄,他卻沒有報恩,不但沒有報恩,還在恩師恩相以及已故大清慈禧太後陛下的背後捅了刀子。
葉允常的內心深自愧疚不安。
知恩不報非君子!出賣領導是小人!葉将軍覺得自己不配再做軍官,所以才在成都戰亂稍定之後,提兵西向。占山為匪。
按照他的義烈豪俠價值觀,為了國家大義,出賣老佛爺、袁大人、端大人。并不是絕對不可以!那其實也是可以的,只要于國家民族有利就行。但是,事了之後,須自我了斷,以殉國法軍規。以全其忠義之名。
這是每一個深受儒學思想影響的高尚士人應有的覺悟。
倘若做兒子的,看不慣親生父親助纣為虐,那麽,大義滅親是可以的,一旦事了之後,自戕于亡父靈前。以死相殉,也是必須的——貪生怕死,不肯殉義全節者。賤人也!
葉大人當然不是賤人,當初他決意舉事暗助革命黨人時,就已經立下必死之志。
自古艱難唯一死!葉允常并不在乎個人生死,但他不能傻不楞登地自求速死,身後丢下一個爛攤子。那也太不負責任了。
葉允常心想:我若自戕以全一己之節義,當我死後。追随我入川這數萬湖北第八鎮精兵,該當何去何從?部将們倘若得力,便會将川中軍民殺個血流成河,這樣的悲劇,斷斷不容許上演。倘若部屬們不得力,所領第八鎮官兵全數為四川革命軍所剿殺,那也不是吾之所願。
在死去之前,必須妥善為部下們尋求一條出路,最好能夠置身事外,率部從看也看不懂的時代劇變大漩渦深處,脫身而出,去往荒無人煙之地,開辟一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和諧桃源社會。
在四川西部,有得是廣袤無垠的肥沃草原,在蒼莽巍峨的群山深處,多得是未被開發的荒蕪之地,于是葉允常果斷領兵西入川藏邊區,在三不管的地界,建設起山寨根據地來。
這時候,數萬兵馬的糧秣補給,以及彈藥補充問題,就成為了最大的瓶頸。
怎樣才能養活這樣大的一群士兵呢?這時候,他們已經不再算是大清朝殘餘下來的精銳官兵,也沒有加入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他們已淪為草原馬匪,和西部山賊。
像諸葛武侯昔年所做的那樣,屯田種地,牧馬放羊,顯然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可是,耕田,牧馬,放羊,都是件長期積累的慢功夫,沒有個三年五年之功,不能指望着好的收成。前期,肯定得賠錢墊付進去高昂的成本。
于是,只有靠着傳統的打劫手段來維持前期的基礎建設。
劫富濟貧并不丢臉,也不損俠義之道。
只不過,要想約束好部下,只劫為富不仁的土豪劣紳,對良家婦女秋毫不犯,執行起來還是頗有那麽一點難度!
這就是葉允常在自盡以全其國士節操之前,心中所牽挂的第一件大事。
……
PS:
薦書:為書友們介紹飄l柔的新書《重生之廢材逆世》 書號:2921891。不容錯過的一本當紅好書,各種熱血逆襲,更有腹黑萌寵,喜歡就不要猶豫加進你的書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