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淩晨緊急召開的前敵參謀會議結束之後,趁着天還沒亮,兩隊偵察兵便被緊急派了出去。
在紮西郎鎮的營地裏,兩只特種作戰部隊,被秘密地抽調和組建起來。按照葉小樓給出的要求,花少青和他的兄弟們,精心挑選了經驗最豐富的一批基層官兵,剝離其原來的編制。單列成兩個新的特務營。
特務就是專門執行指定特遣任務的意思。
本來,葉小樓是想讓花司令組建一只新的快速反應部隊,就好像消防隊或者飛虎隊那樣存在,用來應急。這只部隊人員馬匹以及輕重武器的配置上,将重點放在快速應變能力上,專殺敵人滲透過來的游擊隊員。
考慮到快速反應部隊這個詞過于未來,于是,按照這個時代所能接受的标準,将其定義為兩個特務營,各自下屬三個別動大隊。
別動隊也是這個年代流行的口調,其實就是專門精專于特別行動的意思。
在偵察兵帶回最新情報之前,這兩只新編的部隊必須要完成整合和調度。此事說來不難,辦起來卻是各種繁冗啰嗦。大家都沒有餘暇繼續休息,各自忙碌去了。
天亮之後,花司令的部隊按照最早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地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
戰鬥在黎明到來之後正式打響。
首先是山炮營開始向着山上發炮。為了節省炮彈。炮聲十分稀拉寥落,有一發沒一發的漫射着,有氣無力。
花司令覺得十分蛋疼。
每一發炮彈就是兩個半大洋啊!胡亂打兩炮,聽了兩聲響,連個兔子也沒打着,五個大洋就沒了。
花少青心中幾乎流血,好像被人割了肉似的心疼。
但是。葉小樓執意堅持着要在戰役一開始就進行炮火試射,花司令拗她不過,只好不情不願地安排炮營開火。
一炮又一炮的零星射出。
在對面鹧鸪山的山腰上掀起了一朵又一朵的煙柱塵雲。風景竟是十分的好看。
花司令的大洋就那麽不斷地白白消耗着。
他雖然腹诽,卻沒打算反對。
打仗本來就是件花錢的事情。泱泱大國。掌控着全國財權和龐大生産能力的中央政府軍,自然可以流水價的把銀子花灑出去,把價值昂貴的炮火跟不要錢似的的随手揮霍,動不動可以拿重炮轟平整個戰場。
地方省級軍閥就不敢這麽玩。
縣級小軍閥,更加玩不起。
但是,反過來講,作為縣級小軍閥的花少青。倘若一開始就不肯拿出些強大的氣場來,未來的戰役不用再打,他就已經先輸掉了。
倘若地方軍閥勢力不肯砸下血本,在士兵弟兄面前炫富揚威的話。弟兄的忠誠度和凝聚力便會無限趨近于零。一旦跟中央軍幹上了,對方的大炮一響,我軍就會望風潰逃。
大炮火力可以及遠重炮,一炮過去,紛飛如雨的碎裂彈片可以讓半個足球場大小面積上的所有活人。全部受傷,其中被命中的位置上,一個籃球場大小的面積上,直接遭受炸藥爆炸的沖擊波摧殘,一個人也活不了。
兩軍對壘。倘若一方有炮而一方沒炮。沒炮的一方,還沒開打,先就逃了。光挨打還不了手的戰争,正常人類根本沒法打啊。正常人類就會逃跑。
葉小樓不恤成本,楞要讓花司令下令開炮,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炮聲響過之後,鹧鸪山上的彭記馬匪未必就會立刻觸發叛逃事件。
但是,土匪畢竟是烏合之衆。除了少數核心死黨之外,混在外圍的普通小喽啰,一定會暗生逃走或者反水之心。
礙于山寨匪首立下的家法森嚴,動辄誅殺叛徒。小喽喽們也不會一聽到炮聲就立即抱頭鼠竄,但是,偷偷溜走的心思,肯定就暗暗地生出來了。
這一次的征伐,其實可以定性為土匪勢力之間的兼并和傾軋,并非誓不兩立不同戴天。
所以,要做的事情是擊潰和打垮,而不是大屠殺。
能夠用遠程大炮搞定的事情,誰還會拼命用血肉之軀沖在第一線上去當炮灰呢?
所以,大家都喜歡跟着錢多大炮多炮彈也多的大老板混,誰也不願意跟在沒炮的土財主身邊。土財主一味只會把士兵們的性命當玩兒似的,用人肉沙包去築起血肉長城,那是不對的。
當然,光是錢多大炮多炮彈也多,仍是不夠。
易劍庵就是錢多大炮多炮彈也多,卻偏偏摳門兒舍不得用。
易家軍作戰時,總喜歡把最強的大牌留在最後才出,這種玩法,在戰争藝術的角度上看,其實是高明的。當前鋒兩軍厮殺得兩敗俱傷時,強大的後備精銳部隊橫刀殺出,具備着碾壓性的優勢,可以迅速令戰争的天平發生劇烈傾斜,從而快速鎖定勝局,令對手陷于精神崩潰。
但是易劍庵的這打法,有點超前于時代,他的部下很容易因為這技術細節,而遭到敵對勢力的策反。
“易軍長有得是好槍好炮,藏着掖着不肯拿出來用,每次打仗都派弟兄們沖在前面去送死,這真是把大炮當了親娘,把當兵的沒當人看啊!”
諸如此類的煽動言論,可以有力地侵蝕掉易家軍的忠誠度。
在今日的鹧鸪山剿匪戰役之中,花少青的大軍原是沒必要大費工本浪費炮彈的。
但是葉小樓卻執意堅持。
真正的原因,她沒有說透:掃平鹧鸪山之後,當彭飛虎授首伏誅,包括顧老四在內的其餘諸匪,很可能望風而降,又或者自知不是花少青的對手,遠遠地逃到青海新疆,又或者緬甸寮國泰國那邊去。
這就是說,打垮了鹧鸪山匪幫之後,很快就會和易劍庵之間爆發沖突。
和易劍庵真刀真槍的硬幹,肯定是打不過的!
為了和易劍庵打成一個均勢,實現對峙互不侵犯的效果,花少青的部隊必須不計成本,盡早打出些聲威來。
死老摳,舍不得支付昂貴的彈藥成本,更偏好騎兵隊人肉沖鋒,這是易劍庵最大的技術優勢,同時也是個名譽短板。
葉小樓正是想要抓住易劍庵的這個毛病,狠狠地擺他一道。
既然易軍長摳門兒,那麽花少青站在他的對面為敵,那就必須大方豪闊。
“反正不會賠本!拿下鹧鸪山之後,所得的,足以補償所付出的。”
基于這樣一個信念,花少青不情不願地帶上了他的全部野戰山炮,列成了炮兵陣地,對着鹧鸪山,開始炮擊試射。
其實,人海戰術和大火炮集中運用的戰術,各有利弊。
葉小樓為花少青策劃的新式打法,其實并不客觀,她只是一味地強化和誇大了大火炮集中主義的價值和效益。
這雖然有些兒坑爹,卻是為了大家好。
在數十年前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戰中,僧格林沁所部的三萬精騎,被英法兩軍的數十門火炮,轟得來僅剩十餘騎倉皇逃離戰場……這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個巨大創痛。英美入侵者在炮彈上面投入的工本,早已在圓明園的掠奪事件中得到了千倍萬倍的更大福利。
中國軍閥倘若繼續停留在人肉厮殺的傳統思維上,到了抗戰時,還會重蹈昔日圓明園的覆轍。
日本人投入中國戰場不到100萬的兵力,擊潰了多達五百萬的國軍。918事變關東軍駐紮中國東北的兵力,僅有區區數千人,就把二十萬東北軍攆到了山海關內。在中條山會戰,國軍衛立煌郝夢齡李默庵之流的名将聯袂登場,十五萬國軍在三天之內全面崩潰,日軍在這樣一場大戰之中,僅僅死傷了區區486人。這是國恥和軍恥。
教科書上總愛說日本人飛機大炮坦克,國軍裝備渣得跟啥一樣。
其實日本人根本沒有投入什麽像樣的飛機和坦克,日本人的火炮也不先進,就是75mm野戰山炮主打。
中國軍閥闊綽得很,在手槍和機槍的配置上,比日本人豪華多了。中國軍閥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舍得拿着密集的炮陣,把海一樣的銀子換成炮彈,像狂風霹靂一般劈頭蓋腦去砸人。
日本軍官大膽用炮的思維,比中國将領狠辣得多。
這才是抗戰失利的關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得為職業軍人們未雨綢缪,提早洗腦才好。
按照劉弘毅帶來的提示,在正确的那個位面,葉小樓活不到抗戰勝利。而在錯誤的這個位面,劉弘毅也活不到1933。
所以,革命烈士葉大姐也沒有可能帶着一只強大的機械化火炮aoe群轟戰隊,投入到抗戰時代去完虐日本鬼子。
她只能強化科普,強制性為身邊所有值得栽培的對象,強硬灌輸她的大火炮集中主意思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