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易曉風拿出一幅進步青年的腔調來說話之後,那位女學生很快就解除了她的戒備心。
除了不能說的機密之外,這位陰士丹林姑娘坦然将自己的身份來歷如實相告。
她叫路明珠,是仁愛女子醫科大學的學生,同時還是教會醫院的一位見習修女。
這位路小姐,來自秀山鎮。
路小姐的父親曾經是秀山鎮李老太爺家裏的管家,為李家兢兢業業打工多年之後,深受李老太爺器重。作為福利和恩惠,李老太爺将秀山鎮外面積廣大的李氏田莊交給路總管全權打理。這就有點好像京官外放肥缺似的待遇。
半年前的路明珠曾經是個闊綽有錢的白富美,可是,當黑水馬匪突襲并徹底摧毀秀山鎮李家民團之後,路家也就在那一夜之後徹底敗落了。
路小姐失去了經濟來源,再也支撐不起在成都就讀的學費和餐飲住宿費用。
還好仁愛女子醫科大學乃是教會大學,大學自帶着教會開辦的女子醫院。自成都兵變之後,逃離成都的人很多,仁愛醫院一直很缺少修女和護士,路明珠抓住這個機會,接受了基督教牧師的浸禮儀式,以修女和護士的身份繼續留在仁愛醫院,并繼續勤工儉學以完成她的學業。
勤工儉學的青年最适合寄寓在青年旅舍這種地方。
路明珠不願意回到滿目瘡痍的秀山鎮故土廢墟上去。
但這只不過是半年前的往事。
事情自上個月開始變得不同起來。路家老先生沒有活着挺過當日的慘案,他不幸死在了戰亂當中。路家媽媽帶着路明珠唯一的弟弟,僥幸逃過了那場劫災。
當日,路媽媽正好帶着小少爺回娘家,因此逃得性命在外,僥幸未曾罹難。
然後,路家母子兩個的生計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家宅被焚毀,耕地被破壞,耕牛被屠宰,村民和佃戶長工們或者死在戰火當中,或者遠遠地逃往外鎮他鄉……遭罹兵災之後的秀山鎮一片荒涼景象,端的是千村辟易、萬戶蕭疏,怎一個慘字了得。
倘若想要變賣田産,尋求着遷徙搬家的話,那田産卻又是李家所有的。
路家雖有多年攢下的許多浮財,卻從來不曾擁有過屬于自己的田産。當這些浮財被土匪們徹底抄了個幹淨之後,路家寡母孤兒的生存便大成問題。
路家媽媽也并不是一個薄情寡恩之人,她當即帶着小少爺回了娘家,她也鼓勵着明珠姑娘繼續留在成都勤工儉學。
只盼着明珠丫頭學業有成之後,能夠稍稍改觀路家三口人的不幸命運。
八年學制的西式醫科大學栽培出來的西醫,個個都有很高的身價,開個診所的話,也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最關鍵的是,這個年代的西醫大夫和律師一樣,屬于緊挨着上流階層的高等人類,他們普遍受到社會各界的敬重。
可是!路家孤兒寡母回到娘家之後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
路媽媽的娘家遠在丹巴縣郊紮西郞鎮附近的梭羅寨子。
在路媽媽年輕的時候,她曾經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嘉絨藏族姑娘。
在西川漢藏交界的地區,流傳着這樣的一句民謠:“嘉絨的姑娘會唱歌!康定的漢紙會牧馬!昌都的喇嘛槍法如神!林芝的大叔手藝精良,他們紡得出天下最溫暖的羊毛呢絨料子!”
西藏以拉薩為中心的紅衣喇嘛教區被稱為內藏,以日喀則為中心的黃教喇嘛教區被稱作外藏。這句民謠之中提到的乃是外藏四大絕活兒:康定的好騎手!昌都的神槍手!林芝的呢子毛料工匠!而嘉絨姑娘和她們所唱的悠揚牧歌,竟然能夠與那三者相提并論。
可想而知,藏族嘉絨姑娘的歌聲那是多麽動人!
路明珠時常會去揣想:老爹大人當年怎麽娶得回來這樣神奇的一個媽媽呢?已故的路家爸爸,在他的年輕時代,肯定也是相當拉風的一位馬背英雄吧?路明珠時常幻想父親大人手握雙槍,策馬馳騁的飒然英姿!卻想不透路家夫妻為什麽會離開美麗的丹巴草原,投奔到秀山鎮民團司令李老太爺的門下。
這件事情背後一定隐藏着上輩子的許多秘密和恩怨糾葛吧?
路明珠一直沒能親耳從父母的嘴裏聽到過關于那些湮滅往事的任何回述。
父母的年輕歲月,對路明珠來說,是個解不開的謎,其實她也不想解開這道謎題,她根本就不曾認真追問父母的來歷。她寧願留着更多一些幻想的餘地,這樣就可以無限妄想母親年輕時的美麗模樣,以及父親年輕時的英武帥氣。
可是,路媽媽的哥哥和父親,為人卻并不怎麽樣,甚至可以說,他們很壞!
路媽媽的藏族名字叫做卓瑪。
卓瑪的娘家哥哥叫做洛桑,爹地叫做旺堆次仁。
旺堆次仁大叔正是梭羅寨子的主人,這位大叔乃是一名地位崇高的藏族土司老爺。卓瑪姑娘如果不是跟着漢族馬幫私奔出走的話,作為土司的女兒,倒也算得上一位名門大小姐。不過,藏人歷來瞧不起偷偷摸摸淫奔的女子,所以卓瑪的名字早已從家世族譜之中開除了出去。
當徐娘半老的中年卓瑪,帶着和漢人所生的孩紙,失魂落魄一無所有地狼狽回到娘家來,企圖依附父兄的撫養時,土司老爺全家對她的态度既是鄙視又很冷淡。
——卓瑪已經不再算是土司家的女兒了!不過,血濃于水,嫡親血親之間的天然親緣關系依舊得到承認,所以,卓瑪就像個見不得人的私生女兒似的,在土司家裏扮演起一個廚娘的角色來。
藏人這時候還在流行農奴制度。沒把她當作奴隸或者長工看待,就已經是格外照拂于她。雖然洛桑大少爺依舊将卓瑪當面喊作妹妹,但卓瑪阿姨在土司家裏完全沒有任何地位,吃飯的時候,她也沒有資格與主人一家同席。
夜裏,她得到的福利倒還可以,她擁有一幢相對獨立的小小碉樓,她帶着孩子住在碉樓頂端高聳入雲的塔樓之上,就好像遭到流放的歐洲王後,随身帶着一位落難的小王子。
卓瑪作為路家太太在秀山鎮生活的時候,從四川人那裏學得了不少烹饪竅門。
憑着廚房裏百煉成精的一手好廚藝,用各種美味佳肴來哄得土司老爺全家開心,這件事一點都不難辦。卓瑪并不擔心自己在娘家會遭到特別的歧視和殘酷的虐待——有此烹饪一技壓身,足可以保得卓瑪和她的兒子半生平靖安穩。
——可是!小凱南未來的教育問題怎麽解決呢?
路家小少爺的名字叫做路凱南。
路夫人為了疼惜自己的愛子,為了替他謀得更好的教育環境以及未來前途,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
……